行业资讯
Company News
对“三俗”说不——奉节县整顿农村演艺市场的调查
“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三个手指捏住扇尾撑开扇子,无名指和小指可以翘起……”6月14日,奉节县新民镇观音庵居委会村民陈桂珍把几名演艺团成员叫到自己家里,对着网上的视频,像模像样地排练起了扇子舞。
陈桂珍是奉节县上千名农村演艺团演员之一。以前,她一直以丧葬演艺为生,哭,是她演出的重要内容——哭得呼天抢地、声泪俱下,带动台下的人跟着一起泣不成声。
可这一年来,陈桂珍的演出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转变,低俗庸俗媚俗没有了,增加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节目;内容丰富了,新增了一些像扇子舞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
转变的,不仅仅是陈桂珍,而是整个奉节县的农村演艺群体。
通过整顿农村演艺市场,奉节全县100余个农村演艺团队实现了质的转变和飞跃,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有生力量。
从幼儿园老师到“领哭人”
55岁的陈桂珍,头发染成了时髦的紫红色,身材不高,且有些发福,爱笑,健谈。这个形象,让重庆日报记者很难把她与那个扑通一声跪下就能号啕大哭的演员联系起来。
“平时有多爱笑,表演时才有多能哭。”这是演艺团其他人对陈桂珍的评价。
农村演艺市场以红白喜事为主,其中白事更多。陈桂珍的演艺团,主要接的就是白事。
“演一场2000元左右,时长大约1个半小时。节目以悼念、追忆亲人为主,根据需要可以增加一些歌舞节目。”陈桂珍告诉记者。
哭灵,是整台节目的重头戏。哭灵需要领哭人,陈桂珍就是他们团队的领哭人。上台前,她就要对着台词单酝酿情绪,上台后如泣如诉,泪水喷薄而出,带动死者的亲人朋友一起痛哭。但下台之后,陈桂珍的眼泪说收就收,整个过程机械化、程式化。
这项技能,是陈桂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练习而得。她每个月要哭十场以上,控制泪腺的能力已臻化境。
陈桂珍曾当过20多年的幼儿园老师,长年的幼儿教育工作,让她比一般的人更“出得众”,也学到了一些唱歌、跳舞及主持的基本技巧。幼儿园收入不高,每个月只有两三百元,这让上有老下有小的陈桂珍常常筹划着另谋生路。
6年前的一天,从广东返乡的村民向军找到她。向军在广东佛山等地务工多年,工作之余学到了舞狮的皮毛功夫。返乡后,他注意到演出“来钱较快”,且要求不高,便想拉上陈桂珍一起干。
彼时,偌大的新民镇仅有两个演艺团队,基本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甚至还有外地的草台班子来分一杯羹。陈桂珍反复思考后,转了行。
那一年,陈桂珍的陈姐舞狮演艺团和向军的向军舞狮演艺团先后成立,加入了农村演艺的淘金大军。
利益驱使下的野蛮生长
陈桂珍告诉记者,自己从事这个工作更多是因为喜爱表演,演员们也都是如此。但记者观察发现,其收入还不菲。以新民镇为例,3万多人的场镇,每年白事演出有上千场,两个团队根本忙不过来。陈桂珍组建一个团,仅需投入几万元购买音响、灯光、车辆等设备,演员的工资则从演出费用中扣除。每年上百场演出的毛收入达20万元以上,除去各种成本后,她还能净赚好几万元。
记者亦发现,在悼念、追忆的节目之余,演艺团队基本上都会安排一些歌舞节目。这些节目是怎样编排的呢?存在一些比较低俗的节目吗?当记者把这些问题抛给陈桂珍后,她的回答是没有,一旁的向军也打马虎眼。但知内情者私下告诉记者,“其实应该有涉及一些,这在农村演艺市场比较普遍。”
6年来,奉节县的农村演艺市场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新民镇为例,演艺团队从2个直线增加为15个。
为了争夺市场,这些团队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不但相互压价、相互举报,在节目上也必须要“出新”。
如何“出新”?一方面是在网上临摹,另一方面则是自己想办法编排。此外,由于资金所限,这些团队基本不会请专业老师授课。因此,当演出者的文化水平不足以支撑丰富内涵的文化节目时,为了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节目走向低俗、庸俗和媚俗便不可避免,比如穿得少一点,或者言语上“出格”一点。
6年来,陈桂珍的演艺团主力从中年妇女逐渐换成了20多岁的农村姑娘,这让演艺团更加吸引眼球。
在奉节,这样的现象还不少,其生存的土壤,主要是部分农村地区变了味的丧葬文化。
重拳出击整顿“三俗”
“丧葬文化在人们生活中既忌讳着,又重视着,尤其在农村地区,丧事尤其重要。”奉节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梁金成说,过去,家里有人去世了,亲属就会在村里管事人的主持下,请来鼓手吹吹打打,或者请来戏班子唱大戏。后来,葬礼上的演出愈加丰富,有的放电影,有的请来歌舞团。
“其实,在整场的表演中,办丧事的主家,根本没心情去欣赏。除了伤心外,就是不停地往外拿钱,招待亲朋好友喝酒、抽烟、吃饭,还要给演出钱。”梁金成说,在持续数天的葬礼中,一是铺张浪费,二是程序多、环节繁、花样杂,三是攀比风兴起,传统丧葬文化变了味。“比如,一位老人去世了,几个后人都要请演艺团队,谁不请谁就是不孝,以后你家要是有个什么事,村里人就会在背后戳你‘脊梁骨’,看你们家的笑话。这样一搞,谁还敢不请呢?”
种种原因,让奉节的农村演艺市场“很热闹”,却也纷杂无序。资料显示,奉节的农村演艺团队从几年前的二三十个陡增到100余个,每年的演出有上万场,营收2000万元以上,养活了上千名从业人员。庞大的市场,甚至让一些外地团队也嗅到了商机,湖北、河南等地团队也加入到这一掘金潮。
这些演出虽然鲜有淫秽露骨的不健康内容,但是俗气的节目可谓五花八门,宣传、传递和谐乡风和正能量的节目偏少。
“生前未尽孝道,死后大操大办花钱挣面子,这不是传统美德,而是积在民间的社会毒瘤。”梁金成坦言,奉节是全市乡村文化振兴试验示范县,如果这种风气继续盛行下去,如何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但如果能够用好用活这支队伍,也能让他们在填补农村文化市场空白、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作用。
去年上半年,奉节县针对农村演艺市场的整顿正式开始,共有几种方式。
一是劝。通过标语、传单、现场讲解等方式,在演出现场进行广泛宣传,把法律法规说清楚,宣传办理证照的流程。
二是查。接到举报线索后,县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就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通过照相、摄像等调查取证,并重点对外来流动演出、开业庆典演出、农村红白喜事演出等进行巡访、巡查。
三是罚。通过罚款、没收器材等方式,杜绝无证经营和内容低俗、有悖公序良俗的演出现象发生,促进农村演出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最后,疏堵结合。在对市场进行规范后,奉节县文化馆针对所有农村演艺团队实施了免费技能提升行动,手把手培训演员们的音乐、舞蹈、表演和主持能力。培训内容不但包含具有奉节本土特色的花鼓子、竹枝舞,还有专业老师授课的声台形表等培训,参培的人可以获得资格证书。去年9月,县里还成立了农村演艺协会,全面加强演出市场管理。
让农村演艺团队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有生力量
短短几个月,奉节的农村演艺市场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总体而言,“三俗”的节目不见了,弘扬悠久本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节目多了,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节目多了。
陈桂珍和向军原本对整顿有误解,后来渐渐意识到整顿的必要性,“说实话,以前我们的一些演出也是违心的,你认为我们不想好好演吗?”
不是不想,是为不能。说到底,陈桂珍、向军们既非专业出身,又无理论功底,要自己编排出好的节目,很难。
经过县文化馆的培训后,技能虽说不会立即有质的飞跃,但艺术是触类旁通的,边学边悟,总好过盲人摸象。记者在陈桂珍最新的节目单里,看到了舞蹈《报答》《天堂上的妈妈》、小品《家和万事兴》、传统文化表演《连响》《彩龙船》等过去难以见到的节目,均是满满的正能量。
“接受培训后,我们也自觉加强了政策学习,围绕农村政策编排节目。”向军介绍,在新近的节目里,讲脱贫攻坚的《缺啥扶啥》、讲孝道文化的《婆婆也是妈》等,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奉节还对农村演艺市场实行了备案制,对按程序进行备案的演出团体发放了每场次50元的补助。“金额看似不多,但是你要知道,这些团体一年要演上百场,甚至数百场,所以一个团队一年得到的补贴金额可以达到几千上万元。”奉节县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长余刚说。
整顿之后,部分演艺团体还承担起了送戏下乡的任务。向军舞狮演艺团就是其中之一,每场送戏下乡的演出费用为2400元,甚至高于他自身的演出报价。2018年,奉节共送戏下乡1460场,其中农村演艺协会内的优秀团体承担了绝大多数。今年,这项政策将继续实施。
去年底培训完成后,奉节还在全县范围内举行了农村演艺团体大比武,42个演艺团体(个人)选送84个节目参赛,一等奖的队伍甚至参加了今年的奉节春晚演出,让他们有了从未有过的自豪感。陈桂珍和向军也同样参加了比赛,但没能脱颖而出,向军感慨:“学艺不精,看来今后还要继续学习才行。现在,县文化馆的学习大门随时向我们敞开,大型设备也是免费出借,所以我们今后还有的是机会。”
凡此种种,让奉节看到了草根艺术团队的潜力,也坚定了用好这支队伍的决心。今年,奉节将加强对原创作品的扶助,并向这些团队征集扶贫、扫黑除恶、乡村振兴、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忠孝文化等方面的原创作品,优秀作品将被选送至全市、全国参加比赛,并争取文化惠民项目补助——“陈桂珍”们的好日子,才刚刚起步呢!
记者 颜安
相关新闻》》
全市农村演艺市场营收近20亿元
将建立完善常态化管理机制
重庆日报讯 (记者 颜安)对有着大城市大农村特殊市情的重庆来说,农村人口是演出市场中巨大的消费群体。6月25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文旅委获悉,我市农村演艺市场从业者近2万人,每年演出收益接近20亿元。对这个日趋频繁活跃的庞大群体,我市将建立完善常态化管理机制,促进农村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演艺市场越来越繁荣,除渝中区外,所有区县均有民间文艺表演团队活跃在农村演艺市场。截至2018年底,全市相关演出从业人员近2万人,每年演出收益接近20亿元。
“我们发现,农村演艺市场活跃程度与农村地区民风民俗关系密切。”市文旅委市场管理处处长方林江表示,根据调研,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农村演艺活跃度比渝西地区略高,八成以上农村地区有在婚丧嫁娶、开业庆典等活动中安排演出的风俗。
“过去,这些演出普遍形式单一、格调不高、原创节目少。此外,外来演出团队也来抢占市场,他们流动性大,难以监管。所以,无证经营、漠视演出安全等现象时有发生。”方林江说,农村演艺市场关系到我市上千万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如果用得好,就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因此,培育健康繁荣的演出市场势在必行。
对农村演艺市场,市文旅委通过“七个必须”(必须严格审批审查、必须确定监督人员、必须建立演出档案、必须组织执业培训等)进行了规范管理,取得明显效果。截至2018年底,区县层面已取得证照的演出团体(机构)达1945家,较之过去有了明显增长。
同时,通过送演出下乡,大量艺术水平较高、语言通俗易懂、形式活泼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送到了农村,用正能量的演出占领了农村演艺市场,让低俗、庸俗、媚俗的“三俗”演出失去生存的土壤,大大净化了农村演艺市场。
一些区县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规范和加强市场管理,例如潼南区就把送演出下乡与村民请演出团队表演的需求结合起来,由政府与当事村民各出部分资金,让当事村民从政府采购目录中选择团队和节目,既满足了村风民俗需要,又有效引领和净化了农村演艺市场。
种种措施,让全市农村演艺市场得到了规范。下一步,市文旅委将建立完善常态化管理机制,强化思想引领,坚持督查督办,加强宣传教育,压实管理主体责任。
另一方面,市文旅委也将督促指导各区县结合自身实际,借助公共文化服务送演出下乡等活动,遴选一批优秀文艺节目,设立和发布农村演艺市场节目库。今后,农村演艺团队可从节目库中挑选、学习相关节目,将库中节目送到农村中去,用健康规范的演出引领农村演艺市场新风尚。

其他新闻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355-6520222
公司名称老街腾龙公司
 公司地址山西 长治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17 老街腾龙公司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2-2017 老街腾龙公司 版权所有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355-6520222  公司地址山西 长治